隨心風景連作 4.5

.




隨心風景 4/5
Free Scenery 4/5


團隊Team … 眼蟲計畫創作團隊 Euglena Program of Art team
創作者artist … 焦聖偉&呂沐芢 CHIAO.Sheng-wei & LU.Mu-jen
時間 time … 2011-09-30~10-2
位置 … 台灣/ 雲林 Taiwan / Yunlin
尺寸 Size : 180*240cm
此作品受新台灣壁畫隊邀請創作展出
2011新台灣壁畫隊移地創作【雲林計畫】

主辦單位
白屋、台灣藝術發展協會。
共同主辦單位
台北:台北當代藝術館
雲林:雲林縣政府文化局
台東:女妖在說畫劇團

協辦單位
高苑藝文中心
工作團隊:
1. 發起人:李俊賢、李俊陽2. 策展人:商毓芳、蔣耀賢。
3. 策展執行:洪毓伶、賴萱儒(candy)

隨心風景連作1.2.3
http://vsvtvv.blogspot.com/2011/08/blog-post.html


隨心風景6-7-8
http://vsvtvv.blogspot.com/2011/11/6-7-8.html









新台灣壁畫隊
2011台灣移地創作計畫
白屋/台灣藝術發展協會

總論
「新台灣壁畫隊」簡稱「新台壁」,除了「新台壁」=「新台幣」貨幣經濟的幻想與渴望之外,「新台幣」這個貨幣會隨著國際金融漲跌,隨時有機會變成壁紙,當然也極大化地承載我們期待透過他變成富足與幸福的想像。在「新台壁」之內,我們嚐試要突顯運用有限的新台幣,實踐無限可能的創作樂趣和當代文化表現,至少在過程當中滿足「坐擁新台幣」的愉悅和「創作新台壁」的樂趣。
「新台灣壁畫隊」的出發點,乃是想要突顯和表現台灣當代豐富的形象語彙與色彩美學。台灣是一個多族群島嶼,住著各式各樣的人,不只是姓別與年齡的不同,最關鍵的是文化不同,這些不同的文化構成了台灣的真實文化面貌,更是人類重要的文化資產,正如聯合國《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》前言所述:「應把文化視為某個社會或某個社會群體特有的精神與物質,智力與情感方面的不同特點之總和;除了文學和藝術外,文化還包括生活方式、共處的方式、價值觀體系,傳統和信仰。注意到文化是當代就特性、社會凝聚力和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發展問題展開的辯論的焦點,確認在相互信任和理解氛圍下,尊重文化多樣性、寬容、對話及合作是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。」
有人說「蓋白屋,就像在蓋廟」。廟,教堂,或者稱之為聖殿,是人類群聚的場所,更是精神文明的殿堂,是價值交流與創作對話的空間。「蓋白屋」即在建構台灣當代藝術獨特的「交陪境」模式,「新台灣壁畫隊」則嚐試在尋找以及詮釋當代藝術的精神文明。
整體「新台灣壁畫隊」概分為四個階段:

1. 「蓋白屋計畫」:2010年11月20新台灣壁畫隊總壇設在橋仔頭白屋,邀集全台灣60位藝術家共同駐地創作,於2011年1月1日落成。
2. 「社區創作計畫」,2011年3月完成高雄白樹里創作計畫,2011年6月展開屏東佳冬計畫,持續進入社會實境。
3. 「台灣移地創作計畫」,「蓋白屋」整組移地創作,2011年7月於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,9月移地至雲林,11月移地至台東,累積藝術文本。
4. 「國際移地創作計畫」,2012年出發。


2011台灣移地創作計畫
新台灣移地創作計畫預計2011年全台灣交陪走一圈,接下來當然是要出國繞境!
所謂「移地創作」,是整座「蓋白屋」移地重構、創作。程序是這樣子的,本於共構與交陪的概念,我們會將「蓋白屋」解構置於一只貨櫃之中,然後出發到目的地,並以一週的時間現地重構,再邀請當地藝術家加入新台灣壁畫隊,一起「蓋白屋」,建成之後飲酒狂歡,並現地舉辦「拍賣會」籌措下一站移地創作的經費。
目的地需要一個足夠大的廣場,除了「蓋白屋」之外,我們還要「搭戲台」,如此形成一個更完整的展演與創作交流空間。原有的「蓋白屋」會保留前面的「門神」,和後面的「麥Gay/i」一雙大手,屋頂將挑選24幅既有作品,一則以供大家鑑賞作品,一則以幫大家擋風遮雨。兩側屋身計32塊畫板為現地創作空間,至於64塊小幅畫版組成的「大廳板」則由參與共同認領創作,保留上方的「金玉滿堂」。
「移地創作」的主要目的在於累積新台灣壁畫隊的藝術文本,同時也做為國際移地創作的熱身準備。國際移地創作的初衷在於台灣是個海洋國家,而我們身上流著南島漂泊的血液,所謂進入社會實境,除了台灣的社區和部落,更在全世界。我們要以台灣所累積的藝術文本打造一座符合國際標準規格的「七彩迷魂貨櫃」,以新台灣壁畫隊為內裝,展開是一座迷幻炫麗的舞台,乘著浪、唱著歌,繞著地球與各國朋友共同創作、共同跳舞、吃喝玩樂走一遭。
「七彩迷魂貨櫃」不論尺寸和承重都符合國際規範,打開成為一座七彩迷魂舞台,閃耀著台灣的獨特的霓虹色彩和LED燈光,屋頂是太陽能光電板,可以自已發電,更可以自high,建構成一座台灣特有的神聖又世俗的廟埕空間,載著具有自我圖像意識台灣藝術家和各國創作者一起交流。
想到一首不錯的主題曲,就借用伍佰的「海上的島」,英文歌名是:「Taiwan Only」。


隊長的話:「新台灣壁畫隊的理念」
李俊賢
一、 發揚書寫精神
發揚書寫精神其實就是發揚「寫」的精神,一般看到「寫」,馬上會直接連結到寫字,但是「寫」的行為,其實是大大的超過寫字,即使回到中文的使用,「寫」就有寫生、寫真等等的「寫」,而那並不是寫字。
「寫」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能力,即使很小的小孩子,都有能力很自然的塗鴉,而且會把塗鴉的結果賦予意義。雖然人本來天生都有這種能力,隨著年紀變大,反而很快都消失了,搞到最後,變成只有「字」才敢寫,其他的都不敢「寫」了,那實在是人生的一個很大遺憾。發揚書寫精神是希望鼓勵人回復基本能力,用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表達自己的各方面,不必用Words、Corel Draw也不用學石膏像素描,想要寫甚麼就去寫。
二、 回歸人性本質
這是因為台灣當代空間環境才會有這種主張,台灣對新技術的接受度很快,所以當電腦噴圖普及化以後,電腦噴圖就大量進入台灣人的生活空間,這種消費性的圖像,因為使用者把它當成是消費性的材料,本來就有用完就丟的意識。而且電腦噴圖生產的各個環節,基本上不是數位就是機械,很多屬於「人」的元素,在電腦噴圖上是看不到的。
因為看到那樣的現像,才會有組織壁畫隊,到台灣社會環境表達各種人的本質的想法。
回歸人性本質,講白一點就是呈現「手工」、「手感」,本來只要是人,做什麼事情都會有「手工」、「手感」,可惜在當代台灣社會環境,因為過度數位化和機械化,都被覆蓋掉了,使整個社會環境變得很不人性。《新台灣壁畫隊》藝術家用身體參與社會環境,用藝術家比較講究的「手工」、「手感」在缺乏人性的環境點綴一些「亮點」,把屬於「人」的元素從新帶進社會空間,希望民眾可以從中找回一些情感、靈感--------。
三、 進入社會實境
進入社會實境主要是針對藝術界有感而發,自從台灣藝術家開始參加國際雙年展之後,那些雙年展的展場的空間條件,反而成為很多台灣藝術家的主要考慮,即使在熱帶潮濕還有颱風地震的台灣,也要複製寒溫帶地區的空間條件,好像沒有那樣,就無法好好展示自己的藝術,就沒有機會變成一個好藝術家,因為那種思想,台灣的藝術越來越虛無、脆弱,到最後,簡直都都無法走出美術館、畫廊大門。
所以,《新台灣壁畫隊》就是要進入社會、走入社區,去感受、發現藝術存在的另一種空間,讓藝術重新回到陽光下,也讓藝術吸收來自於台灣社會的各種養分,那種養分在現在雖然很像生蠔一樣很有腥味,如果身體夠好,就會使那種味道變成藝術創作的能量,創作出很有力的藝術品。
四、提供藝術文本

回到藝術的層面,《新台灣壁畫隊》還是希望提供台灣美術的另一種文本可能,促成台灣美術更多元的可能性。這樣子表達好像有一些臭屁,但是在南部住久了,世界上的國家跑多了,的確會感覺到「台灣藝術只有現在看的到的那些而已嗎」。基本上,在台灣如果不看美術館、畫廊,不看藝術雜誌也不念美術系,就會發現藝術還有很多可能,《新台灣壁畫隊》雖然不算很嚴謹的組合,還是希望去創造那種可能,至少走一步算一步,走到哪裡創造到哪裡。
對於有水準的藝術家而言,參與壁畫隊都能確實的吸收來自環境的各種滋養,灌注進入個人的創作,產生出來更進階的藝術風格,這種在陽光下面產生的藝術,完全不同於白盒子裡面的藝術,它就像有陽光有水就會到處長的野花野草,雖然不像花瓶插的花那樣被調整得很有姿勢,但是它是在實體環境的context中長出來的,這樣的藝術,是既原生又raw的文本,因而希望可以提供台灣藝術的另一種參照。


新台灣壁畫隊
2011「台灣移地創作計畫」工程規範
概論
「台灣移地創作計畫」的主要目的在於累積新台灣壁畫隊的藝術文本,同時也做為國際移地創作的熱身準備。
工程簡介
2010「蓋白屋Guide by wood」→2011「社區計畫」→2011「台灣移地創作計畫」→2012「國際移地創作計畫」
興建目的
1. 發揚書寫精神
2. 回歸人性本質
3. 進入社會實境
4. 提供藝術文本
工程定義
1. 壁畫
畫在壁上的「畫」,而「畫」包含歷史上曾經發生,如水墨畫、水彩畫、版畫、針筆畫,或還沒有發生的「畫」。
2. 壁畫隊
邀請願意在不同環境中畫壁畫的藝術家組成,由李俊賢、李俊陽二人發起。壁畫隊不是「畫會」而且隊員可能住在不同地方以沒有固定集會,只有在有工作時產生可能的討論。
工料分析
1. 「新台灣壁畫隊」由具土地感且生命中不能不畫圖的人組成。
2. 「蓋白屋」由64塊的4尺X8尺畫布裱板構成;「搭戲台」由6﹣8塊構成。(詳:工程模擬圖)
3. 原有的「蓋白屋」會保留前面的「門神」,和後面的「麥Gay/i」一雙大手,屋頂將挑選24幅既有作品,一則以供大家鑑賞作品,一則以幫大家擋風遮雨。屋身計34塊畫板為現地創作空間。
4. 64塊小幅畫版組成的「大廳板」則由參與共同認領創作,保留上方的「金玉滿堂」。


工程期限
1. 台北計畫:2011年7月12日至8月8日
台北當代藝術館
(現地創作:7月15﹣7月17/拍賣會:8月6日)

2. 雲林計畫:2011年9月24日至10月16日
斗六行啟紀念館
(現地創作:9月30日﹣10月2日/拍賣會:10月8日)

3. 台東計畫:2011年11月5日至11月27日
東河舊橋(現地創作)台東誠品(台灣移地創作計畫展)
(現地創作:11月11日至11月13日/拍賣會11月26日)

人才招募
1. 經主辦單位及策展人邀請,填具「2011台灣移地創作隊員表」完成入伍者。
2. 有聽到風聲想參與者,填具「2011台灣移地創作入伍申請書」經核可者。
3. 因空間及經費所限,主辦單位擁有接受申請及否決參與之權利。
4. 能讀得懂本工程規範,同時接受者。

勞動需知
1. 本計畫有34塊畫布裱板,每位參與者可認畫1﹣2塊,每認畫1塊48板,需含1塊大廳板(30X30cm)。
2. 基於個人使用媒材不同,個別創作材料及工具需自備。
3. 主辦單位提供策展規劃及工程期間飲食,不提供任何補助及津貼。
4. 創作者得指定創作位置,若有重疊者,協商不成則擲筊決定。
5. 創作者於本計畫期間所完成之畫作,大幅作品所有權歸創作者,主辦單位擁有經紀銷售權二年,大幅拍賣價20萬起,所得雙方各50﹪,未於創作現地完成拍賣者,後續交易創作者所得30﹪。
6. 小幅作品組成之「大廳板」,每塊30公分見方,計64塊,每塊拍賣價新台幣2萬元起,所得全數歸主辦單位所有,以補貼本工程之開銷。
7. 作品若未售出,由主辦單位統籌展覽及行銷事宜,以維持本計畫之完整性,及後續新台灣壁畫隊之「國際移地創作」計畫執行。
8. 工程期間任何形式支援,包括歌舞、插花、探望、新台幣、均熱忱歡迎。

主辦單位
白屋、台灣藝術發展協會。
共同主辦單位
台北:台北當代藝術館
雲林:雲林縣政府文化局
台東:女妖在說畫劇團

協辦單位
高苑藝文中心
工作團隊:
1. 發起人:李俊賢、李俊陽
2. 策展人:商毓芳、蔣耀賢。
3. 策展執行:洪毓伶、賴萱儒(candy)





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